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8426|回复: 0

我是知青 夏理银 (一) ——谨以此文献给新洲阳逻六九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五十周年

  [复制链接]

27

主题

11

回帖

1

精华

中级水手

积分
214
经验值
176
发表于 2020-3-9 12: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加入阳逻在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是知青
夏理银
(一)
——谨以此文献给新洲阳逻六九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五十周年


mmexport1550668486489.jpg

新洲三中(阳逻)六九届初中毕业照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一场运动,是一场古今中外史上空前绝后的运动。
       这场运动伴随着“文化大革命”持续了近十年,多达近一千八百万的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它席卷了中华大地,它直接影响到中国当代社会几十年、几代人的历史。
但凡有过知青经历的人都会被这场运动所震撼,都会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都会有一些永恒、难忘的回忆。
        我们阳逻六九届知青也是如此。
        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历史是不应该被忘记的。
        然而遗撼的是,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知青经历竟然从未见于文案之上,我们曾经的知青经历正在逐渐被历史所遗忘。更为紧迫的是,当年的知青,现在都已是年近古稀的人了,如果再不能留下点什么,一切都会成为传说。
       于是,在历史责任感的驱使下,我决定拿起笔来,为我们六九届知青留下点什么。
       由于时间太久、太久,很多记忆都已模糊了,那就能记多少算多少吧。再少的记忆,也是我们知青经历的一个缩影,也是给历史一个交代。
       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得到了万道宽、董春娥、张莲云、王才健、林双福、吴春旺、陶多枝等同学的鼎力相助,在此,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
       现在文已写成,适逢阳逻六九届知青上山下乡五十周年,算是作个献礼吧

       一、引

        1968年下半年,由于军代表入驻各个单位、企业、学校,新的领导班子的成立,造反有理、文攻武卫、砸烂旧世界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革命洪流逐渐退去,社会渐渐趋于稳定。而此时,学校还在停课,学生无课可上,生产尚未恢复,学生无事可做,成千上万的学生们顿时成了无业人员,成了闲散人口,他们无所事事,整天徘徊在全国各个城市中,这成了社会管理中的一个极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如何安置学生,成了当时中国一个巨大而严峻的社会问题。
       城市很小,安排不了这么多学生。那农村呢?广袤无垠的土地上缺少的就是劳动力。
       早在几年前,毛主席就说过:“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1968 12 月,他老人家又发出了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
      于是,一场席卷全国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一夜之间就爆发了。
      这个年代的中国,谁的话都不管用,只有毛主席的话。因为在全国人民的心中,毛主席是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伟大的舵手、伟大的统帅,是神一样的人。毛主席的话就是最高指示、是真理,是一句顶一万句的
真理。既然是毛主席发出了号召,那就无话可说了。理解也罢,不理解也罢,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上山下乡已是最大的政治,谁也阻拦不了。
      于是,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城市里成千上万的66届、67 届、68届(俗称老三届)的初中、高中毕业生或未毕业生统一以知识青年的身份扛着行李、肩挂书包、胸带大红花、敲锣打鼓地奔向大东北、奔向大西北、奔向大西南、奔向祖国最贫穷的地方,奔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免责声明|手机版|阳逻在线 ( 鄂ICP备09011060号-4|42011702000008 )

GMT+8, 2025-5-24 20:52 , Processed in 0.257802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