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矶头 简介:武矶山下,矶形如大蚌,形态逼真。蚌头又有小石俨然似螺。故有:金螺戏蚌武矶头的题句。现位于阳逻新港附近, 典故:阳逻武矶头自古就有许多人文历史故事和传说,宋末湖广儒学提举龙仁夫,拒元不仕卜居阳逻时,曾刻石“淮甸上游”四大字于武矶头石壁,字体隶书,每字1米见方,笔力雄浑,气韵生动。现已遭风化。清,秦乐天有《舟过阳逻石壁观龙仁夫》诗,更使时刻大放光彩,时刻毁于文化大革命破四旧中。 龙仁夫因喜此地山水,死后就葬在这里;还有我区地面唯一保存的明代敕葬柳夫人古墓和柳夫人助邓愈讨麻阳的传奇故事。 从三国时黄祖阅兵于武矶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称为若城;南宋诗人陆游的《入蜀记》中曾记道:“过双流夹,晚泊杨罗伏……”民族英雄文天祥《阳逻堡》诗序中 “夏贵自阳逻堡之败”后“斩以衅鼓”的事。元初礼部郎中陈刚中《阳逻堡》诗云 “阳逻残堡高石磐,乱山势如秋蛇蟠。”还有清初著名诗人陈大章《武矶山》诗“风吹绿树影寥寥,独上危矶倚夕岚”;辛亥首义时,起义炮艇游弋在武矶头江面;北伐战争时,贺龙任独立十五师师长亦曾驻军武矶头。 长江水流与武湖外溢之水汇合处,水流奔腾直下,又受到武矶头矶石的阻滞,以至在这里形成了一股回流和串串漩涡,一些沉没的物体便在这里浮起却又不易随波流走,故武汉长江水段溺死的人,其家庭往往在这里来捞尸。
|